第61章 张玲花进四合院,杨家诊所生意兴隆

杨向东带着张玲花,骑车回到四合院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了。

大院里的邻居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没有几个人。

推车进院的时候,刚好遇到了提前溜号回家的阎埠贵。

阎埠贵用他那双色眯眯的眼睛打量着张玲花,大惊小怪地说道:“咦!向东你小子,这是从哪里拐带回来一个漂亮姑娘?”

“别瞎说,她叫张玲花,正儿八经的医学院高材生,是我新收的徒弟!”杨向东介绍道。

说完也不搭理阎埠贵,带着张玲花直奔中院而去。

正好秦淮茹在正房前晾衣服。

看到杨向东跟张玲花一起回来,她瞬间便明白昨晚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杨向东把张玲花给收了,本来就是她的提议,因此她倒是没什么不高兴的。

”玲花妹子来了?太好了,快进屋吧!今天中午嫂子下厨房,给你做点好吃的!”

秦淮茹放下手中的木盆,亲热地拉着张玲花的小手,便进了屋子。

果然不愧是盛世白莲花!

杨向东虽然发现秦淮茹言语之间有些矫揉造作,对第一次上门的张玲花,态度好的过分了一点,但心中还是很舒服的。

秦淮茹现在心中其实是很慌的,她特别害怕,张向东有了新欢不要她了。

因此才以退为进,一不哭二不闹,对张玲花亲热的跟多年未见的姐妹一般!daqu.org 西瓜小说网

这倒是让本身心里十分忐忑的张玲花,很快便放下心来,喜滋滋地跟秦淮茹拉起了家常。

“哇!淮如嫂嫂,你家房子好大,好漂亮啊!”

刚一进房门,张玲花就被杨向东家宽敞明亮的房屋,和精美的家具给震惊了。

秦淮茹第一次来杨向东家里时,各种惊讶和惊喜,不比张玲花强多少。

她以过来人心态,看着面前这个一脸天真的小丫头,心中隐隐有些酸楚。

但转念一想,张玲花怎么看也比那个小寡妇顺眼。

要是以后跟她团结在一起,还怕斗不过那个小寡妇吗?

杨向东夫妻两个,带着张玲花参观了一遍几个屋子,最后在住宿的问题上,征求了一下她的意见。

“玲花,我家的环境你也看到了,你以后可以住正房,但只能睡在客厅。”

“当然你也可以住我家西厢房,我爷爷留下的卧室里。”

杨家正房的客厅,比别的房间都更宽大,整体呈长方形。

进门是一张紫檀八仙桌,两把太师椅,靠墙位置陈列着古朴的条案跟中堂,中规中矩,符合旧华国人的审美。

客厅西侧,有四扇可以推拉的大理石屏风,隔出来一个小空间,里面放着一张略小的拔步床,材质为楸木。

这张拔步床,远没有东侧主卧的紫檀拔步床上档次,但也雕工精湛,精美奢华。

这是四合院少东家,专门为伺候他的两名丫环准备的。

旧社会豪绅少爷就是这么随性,只为了就近伺候着比较方便,把下人的床都摆客厅里了。

里面被褥都是全新的,收纳在拔步床下的暗格里,拿出来就能用。

在这里居住,地方有些小,但可以用西屋的厕所,洗漱什么的也方便。

西厢房外间是诊室,里间则是杨向东爷爷留下的卧室。

若是张玲花住西厢房,私密空间就大多了,但缺点是要去前院上公共厕所。

洗脸刷牙,也必须要跟大院邻居们,争抢中院唯一的那个水龙头。

并且杨向东爷爷,可是在西厢房里病逝的。

张玲花一听说西厢房是这样的情况,顿时就打退堂鼓了。

告诉杨向东,她还是住正房客厅吧。

这张拔步床好多年没住人了,需要擦洗收拾一番。

四九城气候干燥,里面的被褥是全新的,虽然放了很多年,但没有一丝霉味。

张玲花跟秦淮茹齐心协力,把这张床的被褥铺好了。

拔步床的布幔放下之后,整张床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再加上外面的屏风阻隔,还是挺有私密性的。

这可比张家的床铺好太多了,张玲花表示,特别满意!

转眼间,时间来到4月份。

四合院里的各种树木全都绽开新芽,天气也一天比一天暖和。

秦淮茹怀孕之后,妊娠反应很严重,就一直在家养身体。

刚好张玲花来了,便接替她,跟随杨向东下乡行医。

白雪怡倒是很勤快,每天都会练习很多遍打狗棒法,虽然月份更大,身体的反应反倒不太明显。

有这个狠角色在旁边照应着,杨向东天天不在家,也不用担心秦淮茹的安全问题。

这段时间,贾张氏母子继续缺席。

许伍德夫妻也被阴魂不散的老贾吓到了,不敢找白雪怡算账。

易中海跟刘海忠,忙着上班赚钱把家里房子赎回来,也没空找事。

因此四合院里,一直风平浪静。

唯一的大事,就是三个管事大爷的选举工作。

何大清被捕之后,一大爷的位置就空缺了。

这个职位长期空置,影响不好,因此在街道办王主任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全院大会,重新选举三个管事大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上次大战白寡妇的事情,易中海跟刘海忠损失惨重,每人搭进去了一间房,因此对许伍德更加仇视!

尽管许伍德上蹿下跳拼命地活动拉选票,还是孤立无援,被大院邻居集体排斥。

很快选举结果便出来了,易中海担任一大爷,管理中院;刘海忠担任二大爷,管理后院;阎埠贵担任三大爷,管理前院。

全院大会这一天,杨向东跟张玲花下乡行医去了,根本没在场。

他忙着看病赚钱刷情绪值呢,根本不关心这些破事,随便他们闹腾吧。

这段时间,杨向东天天骑车载着张玲花,足迹遍及四九城郊区方圆五十里的村落,生活充实且忙碌。

后来张玲花也学会了骑自行车,杨向东便从空间给她兑换了一辆女式自行车。

两人一人一辆车,跑起来更为轻松惬意。

杨向东治好的患者日益增多,名气自然越来越大。

如今他几乎每到一个村子,都能把周围邻近几个村子的患者吸引过去。

虽然患者更多,但张玲花医学功底扎实,很快便能在杨向东指导下,上手给患者针灸。

两个人都是医生,接诊患者的速度自然快了不少,带来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几乎每天都有一百多万的收入。

这在这个时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高薪!

但受惠最大的还是这些普通百姓。

他们很多难缠的老病,在四九城大医院花费几十万上百万都治不好,在杨向东手里轻松痊愈。

支付的诊费全凭心意,相对来讲,还是很廉价的。

因此杨向东几乎是每到一处,便有村民自发地夹道欢迎。

但慢慢地,形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杨向东就算是再勤快,力量总也有限,没有办法照顾到太多患者。

那些心心念念要找他看病的患者,开始不满足于在村子里等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都有患者慕名前来,沿路打听着来到南锣鼓巷76号,找杨向东求医。

要是来一两个患者上门求医,还不至于影响杨向东下乡行医。

但最近一段时间,前来求医的患者越来越多。

为了接待这些患者,杨向东不得不中断当天的下乡行医。

这些患者都是大老远地来的,虽然穿着不像城里人那么光鲜。

但这个时代的农村人民风淳朴,每人手上基本都没有空着。

以前杨向东下乡行医,基本都是天黑才回来,虽然也带东西,但大部分人都看不到。

今天就不一样,上门求医的患者特别多。

大清早的,就有八、九个患者带着礼物等在杨家正房门前。

有的拎着一两只鸡,有的提着一小篮子鸡蛋,还有的是拎着一篮子山货,惊的大院邻居们,纷纷为之侧目。

一个个指指点点的,眼神里流露出,无法掩饰地羡慕之色!

杨家诊所,基本是在四九城立住脚了。

照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杨向东不用下乡看病,守在家里就能把钱赚了!

后院的刘海忠,早把这些情况看在眼里,心中更加嫉恨杨向东。

今天一大早,他刚啃完棒子面窝头,便怒气冲冲地去了易中海家。

“老易!以前咱们商量的那件事,到底怎么样了?”

刘海忠掀开帘子便进了屋,瞪着眼睛,气呼呼地嚷嚷道:“我把那150万凑齐交给你,都快一个月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