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王洛的“督促式安抚”,对黎奉仙可谓奇效。

几乎是顷刻间,这位伤心老将的心头颓丧就一扫而空,双目中重新汇聚神采,嘴角更是不由上勾。

对黎奉仙来说,世间再没什么比利益二字更为滋补了。任何心神志气的创伤,都能在贪婪的驱使下瞬息愈合。

先前他困守桑郡数十年,几乎彻底意气沦丧。但在仙盟来使王洛到来后,他却看准机会而点燃野心,并由此一举恢复往昔的狂态。

如今,输给杨五逸固然让他沮丧苦痛,仿佛支撑他在过去几十年的沉沦期,始终心智不催的一根信念支柱已经崩塌……但是与此同时,王洛口中的“即将迎来举国之乱”,却让他内心中再次点燃野火。

是啊,大乱将至,哪里还有时间自怨自艾?只要能笑到最后,登基称帝,那新恒两亿人中,自有大儒为他辩经,论证他之优于杨五逸!

而王洛所说的举国之乱,也绝非虚言。杨家接连折损两员大将,其中更有一个镇压家族气运的大乘真君……这对于本就岌岌可危的杨家而言,已不仅是雪上加霜,而是釜底抽薪了。

杨家之所以能镇压天下一方面在于太后手中持有先帝遗诏赐予的天命法统,另一方面则是太后在手握皇权的这几十年间,不断以国之公利偏倚私家,令北境卫国公的势力空前膨胀,触手几乎蔓延遍布了全境十八郡。

然而如今,太后杨施君与国师张进澄决裂,公然在朝堂上发动兵变,诛杀一众仙抚使并将国师本人镇压在东都牵星台内,贬为叛党……这对于生活在天庭琉璃光下六百年的新恒人而言,根本就是在动摇皇权本身。

普天之下,唯有仙官有权制裁国师,凡间的帝皇越俎代庖,是大不敬,必招致灾祸。

无论太后一党如何派出自家大儒为此举涂脂抹粉,无论她如何言之凿凿地宣称国师叛国……然而人心疑虑却如杂草般滋生,且随着天庭的长期沉默而越发难以抑制。

在此期间,杨家纯粹是靠着一股蛮力来镇压国内的反对和质疑。而这股蛮力中,大乘真君的威慑力又至关重要。新恒五位大乘真君,有两人直接听命于太后杨施君,其中更有一位足以和仙官平等对话的真君杨昭。有杨昭在,其余三位大乘真君,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大乘不动,十八郡中的各路豪强自然也不敢妄动。

哪怕机会明明摆在眼前。

事实上,出身北境的杨家在过去数百年间,始终都被皇室视为隐患,而旁敲侧击地予以压制,其影响力一旦离开北境就会急剧衰减。到太后时代,杨家才终于能恣意膨胀,但终归是欠缺根基,哪怕在其影响力最为巅峰的时候,也只能勉强动员新恒十八郡中的六郡。而在太后与国师决裂的情况下,其中三郡都态度动摇起来……真正可谓心腹的力量,唯余下三郡。

三郡之于天下十八郡,已不再有绝对的压制力,全赖太后执政多年手段高明,不断分化其余各郡豪强,令十八郡中再没有任何一支影响力大过杨家的势力,加之真君杨昭的强大威慑,方才能勉强维系杨家的高压统治。

但现在,杨昭已经死了,虽然是死在境外,消息会因琉璃网的阻隔而有所迟滞,但大乘的陨落是足以引发天变的大事,其余各郡得知消息一定不会太晚,届时,很难说另外四位大乘会作何想法,作何应对。

此外,杨五逸的死同样致命,虽然他明面上的职位只是青旗军的参谋总长,并不直接掌兵,且一直都生活在大将军杨九重的阴影下,存在感略显单薄。但实际上他才是杨家在短短数十年间势力膨胀的最大功臣。

青旗军自北境南下,入主繁城,短短数十年时间就已和繁城禁军一般,在首都扎下根基。令一国之都几乎形同一家之都。杨五逸可谓居功至伟!他智计卓绝,心思缜密,关键是多年来的从容处事,让他在朝廷群臣中留有极好的印象,任何难事交给他来处置,总能有一个令宾主尽欢的结果。杨家能在太后执政的数十年间广结盟友,影响力爆炸式膨胀,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杨五逸私下里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布局运作。

可以说,没有了杨五逸,那些平日里甘为杨家驱遣的爪牙之辈,必生异心。甚至一些明确归附杨家的朝堂重臣,也要开始认真考虑退路——杨五逸在时,人们可以信任杨五逸,但杨五逸不在了,谁能保证杨家继任的人能有着同样的德行操守?

这种情况下,杨家强压天下的格局,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

所以……

“上使大人,请容我立即回归郡城,整顿星军全军,以防杨家狗急跳墙。”

黎奉仙躬身拱手,郑重向王洛谏言。

“以我对杨九重的了解,得知兄弟和老祖的死讯后,他必不会在繁城坐以待毙。多半会尽起手头精锐,寻一目标,杀鸡儆猴以威慑天下。而如今没有比桑郡星军更合适的目标了!他必会栽赃陷害说我们勾结仙盟势力,暗算杨昭和杨五逸,再以此为名兴兵屠戮……这是杨家唯一的苟延残喘的机会了!”

对于黎奉仙的推测,王洛并没有质疑。

本地的事,当然是本地人最为了解,黎奉仙虽然智计谋略不如杨五逸,却终归算是足智多谋,尤其在贪念膨胀的时候,头脑反而会格外清醒。

这个未来的新恒皇帝,固然智计谋略等均不如杨五逸,却也是王洛手头最有用的一张牌了。

“好,你去吧。”

黎奉仙闻言,不由暗自松了口气,王洛这么表态,显然还是信任他的,而现在的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来自仙盟上使的信任了。唯有上使信任,他才能在偌大明州坐稳皇位。

先前和杨五逸的较量,他输的一塌糊涂……虽然赢家已死,输家苟活,但黎奉仙很清楚,他这星军主帅,绝不是王洛的唯一选择,随着王洛对新恒的了解不断深入,总会认识到更加聪明有为的人。而那个时候,区区早年许诺的皇帝之位,可绝对谈不上保险。毕竟就算王洛真的一诺千金……他也只许诺让黎奉仙称帝,却从没说过是什么千古一帝。最短命的皇帝,同样也是皇帝!

能够维系诺言的,绝非诺言本身,而是交易价值的彰显。想要让仙盟认可黎奉仙在新恒的统治,唯一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今,则是他唯一的翻盘机会了,必须牢牢把握!

——

带着飞速膨胀的野心,黎奉仙简单整理了下流岩城外的两营精锐,便准备前往郡城,去整顿那些并不如何听话的手下人。

他的行动非常迅速,整军手段也高明而娴熟,这两营精锐更是如臂使指的精锐……所以,几乎没耽误什么时间就完成了流岩城的杂务,然而即便如此,在他启程回归郡城之前,却还是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的到访,伴随着令人心悸的天地异象。起初,只是余光中的一抹异色,但很快所有人就都注意到了天上的异象。南方的天际线上,一道凄美的红霞似野火一般熊熊燃烧。

火势如游龙一般,顷刻间便洞穿了澄净而蔚蓝的苍穹,仿佛一道凄厉撕开的伤口,自南而北,由远及近。转眼之间,流岩城的天空已整個燃烧起来。

红霞包裹中,一艘银亮的水滴型飞梭,通体反射着身周霞光,似血雨一般从天而降,速度快如闪电,令任何人都措手不及。

城外军营中,王洛看着那飞梭的形状,心中不由浮现出几幕回忆……茸城总督韩谷明为爱女订制的飞梭照雪,便大体是这个模样。只是,别说是茸城的照雪,即便是性能更胜一筹的晴雪,也绝没有眼前飞梭的迅捷和惊艳。

论及仙工设计,自然是仙盟造物更胜一筹,然而眼前这艘水滴飞梭,结构功能处处仿造仙盟照雪,却多了一个照雪绝无可能具备的优势。

驾驭飞梭之人,是一位大乘真君。一位形貌妩媚,风姿绰约的女子。

若非她周身赫然散发着足以令万物臣服的强势威压,更在飞行途中丝毫不掩饰威能,令苍穹染血……其实乍看上去,她就像是一位时尚而开朗的年轻女郎。只是,任何一个寻常的年轻女郎,都不可能在双眸中凝聚出那难以言喻的深邃。

女子驾驭飞梭,在星军营前似落雷一般降下,飞梭由动至静,转变只在一瞬之间。而下一刻,她更是径直突破了星军营地的重重屏障,闪身出现在王洛的营帐中。两只幽邃的眼睛,直直看向王洛。

王洛平静地回视过去,姿态不紧不慢,不卑不亢。

尽管在新恒的琉璃光网之内,他并没有抗衡大乘真君的手段,但他也看的分明,眼前这位“年轻的”大乘,并不需要自己去抗衡。

两人的对视只维持了短短片刻,且并没有什么天雷地火的激烈对抗。然而营帐内外,上千人几乎尽数蛰伏,甚至瑟瑟发抖。

黎奉仙在王洛身边,勉强维持着站姿,却抖如筛糠,更不敢抬起头,只能紧咬着牙关,嘶哑不成体统地说道:“末,末将,见过,丰国公!”

这句话沙哑难听,且几乎是细若蚊鸣,却成功引起了女子的兴趣,她一时不再打量王洛,反而饶有兴趣地看向黎奉仙。

“哦?在我面前竟能说得出话,你叫黎奉仙?之前不曾听说,但如今我记住了。”

而后,她目光转回到王洛身上,不再拿捏姿态,而是笑了笑,微微低下头。

“妾身南莹莹,见过仙盟上使。”

一时间,王洛心中不由惊叹。

丰国公南盈盈的名字,他自然是听过的。混元仙在介绍新恒五位大乘真君时,排在首位的自然是杨昭,而紧随其后便是南盈盈……这位名字宛如小家碧玉的女子,其实修行已逾三百载,并不是看起来那般青春洋溢。然而三百年至大乘,这份修行进度无论在新旧仙历时代都可谓惊世骇俗。她得道的经历之传奇,更是丝毫不亚于杨昭。

简单来说她当初被张进澄看中,成为了天庭仙官们的实验品。而那一批实验品中,唯有她一人活到了最后。

事实上,在张进澄任国师的两百余年中,被他选为实验品的成千上万人中,唯有寥寥数人能够活着走出试验场。而幸存者中,唯有南盈盈一人真正取得了试验成功。这份成功难以复制,却足值得铭记永久。

凭着仙官的“恩赐”,南盈盈的修行速度一日千里,而后以旁系出身反客为主驱逐了嫡系,夺得了丰国公的名位。再之后百余年间都没有松开手中的权柄,更成为了太后执政后最为忌惮的边郡诸侯之首。

以上便是混元仙对南盈盈的言简意赅的介绍。而如今实际见到本人后,王洛只觉混元仙的介绍,着实轻描淡写了些!

所以,对于南盈盈的主动施礼,王洛客气回礼,问道:“你就是南丰郡的丰国公?”

“对。”女子点点头,“也是国师张进澄在新恒最要好的朋友,以及最得力的盟友,他胸中抱负,以及全盘的计划,我尽数知晓,也鼎力支持。只是太后杨施君起事之前就已将我盯死在自家地盘,不得动弹。直到杨昭陨落,我才终于能有机会迎接上使大驾……此间却有诸多无奈,还望上使不要觉得我先前是在作壁上观,临时投机而来。”

王洛沉吟片刻,点点头道:“那么,你要如何表现并非投机的诚意呢?”

南盈盈笑道:“得知杨昭死后,我本人第一时间就放下家业跑来给上使站台,算不算诚意?要知道杨家在兵变前就已经暗中在南丰郡边境集合了二十万大军。我这一走,老家可是门户大开啦。”

下一刻,南盈盈笑容一敛,郑重道:“不过,比起新恒两亿众生,区区南家一家的生死,又何足道哉!”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