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何日风起云涌

“李将军挺精神的嘛。既然是妻兄,那便是自家人,不必拘礼了。”

看着眼前身材魁梧,面色拘谨的李晟,方重勇哈哈大笑道。

王韫秀则是给方重勇和李晟倒酒,在一旁殷勤伺候着。

她对方重勇说道:“妾身这位义兄弓马娴熟,阿郎可得给他安排个好差事。”

李晟没有矫情,而是对方重勇恭敬叉手行礼道:“劳烦平西郡王了。”

他来这里就是求官的,再矫情难免会被人鄙视。

“诶,都是自家人,不必说这样的话,好说好说。”

方重勇轻轻摆手,一副满口答应的模样。

此刻平西郡王府书房内的一幕,显得那样怪异。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王忠嗣是李晟的“义父”,对方是在他手下当差的时候,得到赏识而收的“义子”,所以李晟算是王韫秀的义兄。

之前李晟在神策军,也是王忠嗣推荐和安排的。

什么叫人脉,这就是人脉了。

这年头,你光是能打没有用,能打的人比比皆是。除了打铁自身硬外,必要的人脉也不可或缺。

有人脉,就不必去苦熬日子,就无人敢贪墨你的军功,人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了,那一封“推荐信”,只是李晟的敲门砖而已。是上次他进神策军的时候,王忠嗣写给崔乾佑的。

至于让方重勇办事,那还需要什么推荐信啊!都是自家人!

李晟拿出来,只不过是为了跟方重勇见一面而已,避免小鬼难缠。

“神策军改编,番号被撤销,军心浮动。

上次一万二千神策军被三千银枪孝节军打散,大败亏损,军中士气已然崩塌。

稍有本事的人,都在自谋出路,以待在神策军为耻。

某本不愿来寻平西郡王的关系,奈何身不由己,不愿蹉跎光阴。”

李晟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

如果可以,他也不想走关系,谁不想挺起胸膛对外人说“老子今日成就都是自己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呢?

可是如今的神策军尚未改编完成,黑云长剑军也未新建完成,神策军内部,不说乱成一锅粥吧,起码也是军心士气大丧!

而且名声已经臭了。

待在里面,下次出头要等到猴年马月!

如今关中谁不知道禁军第一强军就是银枪孝节啊!

李晟丢不起那个人,灰溜溜的跑路了,崔乾佑知道李晟关系深厚,没有为难他。

听到这番话,方重勇微微一愣,他倒是低估了上次香积寺一战的影响力。

盛唐社会风气张扬向上,崇拜强者,向往光芒万丈的无敌。

讲究赢家通吃。

对于弱者和失败者,社会整体是没有多少同情心的。

你输你就该死,你弱你就该被欺负,这是无论胡汉,盛唐时期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像是“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之类的思想,不是现在的主流。

那得等到晚唐了。

大唐周边诸胡,也以给强盛的大唐当狗为荣,丝毫不觉得是受了侮辱。哪怕大唐朝廷根本看不起他们。

将来大唐荣光不再,他们再反过来咬大唐一口,心理上的转变亦是没有什么障碍。

无非是力量对比改变了而已。

神策军是失败者,所以不值得留下来,与之一同沉沦。

银枪孝节军是胜利者,是强军,所以值得投效。

这便是李晟的想法,此时如李晟一般想法的人,不知凡几,车载斗量。

更别提银枪孝节军主将方重勇,还是他义父的女婿,还是自家人!

有门路不走,难道还选择在陌生人麾下受尽白眼?

“某今日要跟妻兄畅谈,夫人可去准备些美酒。”

方重勇对王韫秀使了个眼色说道。

王韫秀会意,微微点头,悄然退出书房,并带上了房门,吩咐门外下人不得靠近。

李晟脸上顿时紧绷着,心也提了起来。他明白,重头戏要来了。

“听闻妻兄弓马娴熟,这个本王是相信的,也不必查验。”

方重勇忍不住叹了口气,摇摇头道:“只是有些问题,本王自己也是困惑非常,所以想请教一下妻兄,你是如何看的。当然了,这只是互相交流想法,与考校无关。”

一听这话,李晟立刻抱拳行礼道:“殿下但讲无妨。”

“假设,当然了,某只是假设,不是针对谁。

假设河北二镇联手谋反,勾结契丹、奚人兵发长安,声势浩大。

本王为朝廷前驱,领兵平叛,该如何处断?”

方重勇目光灼灼看着李晟询问道。

“皇甫惟明要反?”

李晟压低声音惊呼道。

这個消息可太踏马够劲了,如此机密,是他这个还未通过“面试”的“实习生”该知道的么?

他出身将门,消息灵通。

河北地方不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武周末年的时候,河北契丹人闹事,杀唐军将校造反,可谓是声势浩大,一时间搞得朝廷焦头烂额。

当年就闹过,现在再闹一次,貌似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吧?

李晟丝毫不觉得方重勇是在“闹着玩”。

“你就当他反了吧,本王是问伱,要如何平叛!皇甫惟明如何,那是他的事情,与本王的问题无关。”

方重勇沉声说道。

李晟沉思片刻,对方重勇说道:

“朝廷可兵分三路,两路为正,一路为奇。一路守黄河南岸的河阴县,与叛军拉锯,一路守河阳三城,保护洛阳西北大门不失。

最后一路奇兵出河东,从河北常山出击,奇袭叛军老巢,断其粮秣。

到时,叛军便会进退失据。

黄河岸边的叛军若退,则两路正兵可一路尾随掩杀。叛军若是不退,则粮草不济,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他们势必会不顾一切急攻黄河沿岸城池,不可能不留下破绽。

到时候,战场主动权便在朝廷一边了。殿下手握强军,此战无论是在正军中还是担任奇兵,都是大有可为。”

李晟侃侃而谈,显然不认为此时河北叛乱,能够从朝廷手里讨到什么便宜。

只是这个说法,跟方重勇的看法基本一致,这大概也是军界共识了。毕竟,战略是有套路的,如果不考虑经济压力和政治上的变化,那么“考卷”的正确答案非常有限。

“倘若回纥人,也参与进来,那要如何处置?”

方重勇继续追问道。

听到这话,李晟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如此便是双鬼拍门,大唐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殿下就是问我,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军事问题恶化,就会变成难以处理的政治问题。这不是他一个披坚执锐的将领该考虑的。

或者说了也不算。

方重勇不置可否的微微点头,二人陷入尴尬的沉默当中。

看到对方不说话,李晟有些心痒难耐的压低声音询问道:“殿下莫非是以为,不可说之事,乃是大乱在即,变生肘腋?”

“本王不希望这样,但好多事情,本王说了不算,甚至圣人说了也不算。

关中与河北积怨甚深,岂是换几个节度使,就能消弭矛盾的?”

方重勇无奈摇头,给李晟倒了一杯酒。

不动声色的考验已经结束,方重勇也不想给李晟太大压力,安慰他道:

“银枪孝节军扩军在即,肯定会提拔军中将校担任要职。

但你在军中资历尚浅,骤然提拔,对你也不是好事。

不如先平级调动,在银枪孝节军中做一个执戟郎,随某身边同入同出。

近日你便随本王一同去两淮与江南公干。待班师回朝后,自有封赏,到时候本王也好提拔你于行伍之间。”

终于听到具体的承诺,李晟松了口气,方重勇的任命,就是平级调岗,属于军中正常操作,不会引起太大波澜,也不会让银枪孝节军中其他将领妒忌。

如果方重勇真的任命李晟为“十将”,那何昌期、车光倩等人肯定不乐意了。

他们的官职都是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李晟有没有本事他们没有看到。如果一来就身居高位,跟他们平起平坐,肯定会让原有和谐的将帅关系产生裂痕。

让方重勇麾下小弟离心离德。

如今方重勇已经是一方首脑,麾下人手不少,各自有各自的诉求和忌讳。并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里面的学问很大,方重勇如今尚且在摸索当中,人事任命都是心有惴惴的执行,不敢托大。

“谢过殿下,末将一定好好努力。”

李晟很是矜持的抱拳行礼说道。

平级调动并非什么很了不得的恩惠,李晟相信凭借自己的本事,哪怕银枪孝节军的主将不是方重勇,想平级调动到此,也是轻轻松松。

关键还是接下来的表现如何。

“平叛河北的方略,你若是有空,可以多考虑考虑。”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建议道。

“河北么……看来,那些事情都不是传闻啊。”

李晟忍不住叹了口气。

方重勇看他似乎知道什么,饶有兴致问道:“妻兄何出此言啊?”

“殿下有所不知,河北被朝廷抽重税,自上而下的不满之情可谓沸反盈天。

他们闹才是必然的,只看是什么时候去闹,会把事情闹多大。”

“原来如此。”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实大唐内部的种种矛盾,不少人都看在眼里,他们并不是眼瞎耳聋,什么都不知道。

但知道是一回事,想不想解决,能不能解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很多人都是怀着“关我鸟事,朝廷不急我急啥”的心思。

国家国家,国的利益很多时候不等同于是家的利益。若是没有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多数人还是只会顾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河北反了又如何,基哥去操心啊!基哥说平叛那就平叛!

李晟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方重勇看得很明白,也很理解这样的想法。

在其位谋其政嘛,天下不平的事情太多了,谁又能管得过来呢?

“你现在也无处落脚,不如就先住在平西郡王府,离出征也没几日了,到时候你作为管理亲兵的执戟,在本王身边听用便是。等会让车光倩带你去银枪孝节军驻地领军服。”

方重勇一句话就安排了李晟的去处。

“得令!”

李晟很正式的对方重勇抱拳行了一礼。

他心中暗暗嘀咕,自己这位“妹夫”,办事倒是真如同乌龟一样四平八稳的,堪称是滴水不漏。

很难相信前些日子,这位“平西王”,竟敢带着银枪孝节军在长安兵变!

胆子又大的离谱。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

……

长安城南约二十多里,有一名寺,叫“牛头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此地环境清幽,风景优美,乃是骚人墨客常去游玩的地方。

牛头寺的某个偏殿佛堂内,让皇帝李宪之子,宁王李琳,正在诵经念佛,十分虔诚的模样。

他来这里轻车简从,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故而连一片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基哥兄弟家的子弟,很多人都信佛,而且与佛寺来往密切,时常出入长安城内,及长安周边的各色寺庙。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现象,至于其中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密事,就不太好说了。

因为唐代的佛寺,乃至道观,常常都是藏污纳垢。唐代的和尚很多时候就是“收钱办事”的面首,而道观里的所谓“道姑”“道长”,身份也不简单。

彼此之间属于是大哥别笑二哥。

这些掩人耳目的家伙,常常是那种想脱光衣服快活,又害怕家族荣誉受损的饥渴男女。他们“出家”,是故意想自己身上套了一个掩护身份。

官宦贵族偷情是有辱斯文,但成为修道念经之人以后,那就等同于消失在公众视野,想怎么玩都无所谓了。

“殿下把那个红珊瑚送出去了么?”

金色的佛像后面,传来一个空洞的声音。

“大师,已经送到平西郡王府了。”

李琳微微皱眉,不过还是压住内心的怒气,语调平静的说道。

“看看天子的反应,殿下便可以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佛像后面的声音继续说道:“圣人若是没有动作,殿下的心便可以放下来了。”

听到这话,李琳这才松了口气。

近来,他每日在王府里心神不宁的,总觉得基哥会拿这件事兴师问罪。毕竟,那天送红珊瑚的时候,很多家权贵的下人都在场。

而这件礼物,当年就很出名,见证者甚多,整个长安找不到第二件了。

“三人成虎,方重勇手中的兵权,掌控不了多久。很快天子就会猜忌他。

没了方氏父子,天子就是没有牙齿的老虎。

这大唐,终究还是你家的。

当年你父亲不得不将皇位让给如今天子,这么多年过去,他也该把东西物归原主了。”

佛像后面的声音蛊惑道。

李琳紧紧握住自己的袖口,身体都在忍不住发抖。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连谥号都是“让皇帝”!这老东西坐了这么多年皇位,也够本了吧?

李琳心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

大唐不乱,他没有机会。一旦乱起来,那可就不好说了!

他们家,当年就差一点点,就继承正统了。

不,应该说皇位本来就是他们家的,是他爹李宪担心李隆基的坑害,才不得不将太子之位让出来!最终李隆基得以继承大统!

李宪是不是心服口服,李琳不知道;但他们家的人,上上下下都是心里是不服气的!

“请殿下静观其变,一旦风起云涌,便是殿下出头之日。”

佛像后面的声音,似乎带着无尽的诱惑,让李琳呼吸都粗重了许多。

待他回过神来,悄悄走到佛像后面观摩,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别说是人了,就连耗子都没有一只。

“风起云涌……么?”

李琳喃喃自语说道,他恨不得这一天马上就到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