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千古一帝,襄太祖

朝堂之上,百官翘首。

“贺喜王上,此番大捷,成就丰功伟业!天下已归,王上当为千古之帝!”

“贺喜王上!”

“千古一帝!”

文相站了出来,拱手道:“王上,依臣之见,当开坛祭祖,传诵王上之圣名!”

赵贞抬手道:“圣名?”

赵贞倒是觉得有些可笑,自己这样的人,如何称得上一个圣字。

“王上力扫天下,成天下一统,如此伟业,当入太庙!与大祖之庙!”

赵贞微微一顿,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王上本身便是太祖。”

“微臣附议!”

堂下百官无一人反对。

赵贞看了一眼文相,这文相虽说把持着朝堂,但在一些事上却也从不含糊。

入太庙啊……

说起来,早该如此了。

只是赵贞这些年并没有去做这件事情,他一直在等着今日。

“此事,准了!即刻操办!”

“吾王万岁!”

“吾王万岁!”

朝堂上喧哗许久过后慢慢安静了下来。

却见那文相站了出来,开口问道:“王上,此前听闻大军俘获萧王,为何不见其人?”

赵贞听后道了一句:“萧王商陆,自尽于归京之路上。”

“王上,为何不曾有报?”文相问道。

赵贞道:“他与本王同路归京,何须再上报?”xuqi.org 海豹小说网

文相见此便也不再多问,退回了队中。

赵贞看了一眼朝堂百官,随即便商议起了太庙的事。

………

不知何山,不知何路。

却见一人身着短衫身跨一匹白马往南而去。

他四处张望,时而回想起些许,想起自己多年之前曾也走过这条路。

白马缓慢的行着,遇山穿上,遇水过水。

跋涉千里,终至流云之山。

那人下了白马,抬头看向了那上山的台阶,台阶上有许多青苔,好似许久没有人打扫了。

他随即骑着白马进了坊中。

将白马卖了过后,买了扫帚,再有两壶好酒,以及一把纸钱,几支香烛。

他重新回到了那座流云之山。

一步一扫,杂草、青苔、泥土、灰尘皆是被扫了个干净。

从那正午开始,一直到了入夜,总算是见到了那道观的大门。

商陆提酒上前,看了一眼那关上的观门。

门没有腐朽,门锁也没有生锈。

但一眼望去,却是感觉很久没有人来过了,里面没有人气。

他伸手抓住了那门锁,轻轻一扯,门锁应声落下。

“咯吱……”

观门大开。

他放眼望去,满院落叶,杂草丛生。

他走到了后院,寻到了那两座墓碑,将提着的酒分别倒下,为二位长者磕头。

唠叨许久过后,他才回到正堂。

拿出香烛点燃,供奉仙神。

跪地叩首,心中诵念道经。

当他再度睁眼之时,月悬于天,道观仿佛就在月下。

只听那人口中呢喃一声。

“吾之平生,如若浮云,道号便为浮云。”

“世上便再无商陆之名。”

自那往后,流云观中有了人气,周遭的杂草也再没长过,石阶上也再无青苔现身。

许久之后,秋月坊中的百姓也慢慢知晓了这位浮云道长。

有人来观敬香火,问其名。

道长只答道号浮云,无名无姓。

………

兴隆十八年,冬至。

冬至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降落在道观内外。道观内外一片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铺满了整个地面。

道观的空地上,树枝上都挂满了厚厚的雪绒,仿佛被染成了一片白色。雪花落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宁静和安静。

“咚!”

一道钟声响起,幽远而又宁静。

心神震荡之间,那道观之中打坐感悟的道人睁开了双眸。

他回头望去,却见观门之外来了一男一女,似是故人。

童知唤看向这观中宁静,他身旁的女子帮他掸去了衣上的飞雪。

“见过道长。”

童知唤上前,当他看清此人的面容时却是愣了愣。

“道长,我们可是在哪见过?”

浮云道长顿了顿,随即却是笑了起来。

桃儿看向此人,她此前一直在想,会是何人归来,如今一见,全然都明白了过来。

雪花落在了她的发梢上。

桃儿不禁道了一句:“先生原来早就算到了……”

这人间变故,竟全在先生的预料之中。

桃儿不禁一叹,她愈发觉得,自己找不到先生了。

………

兴隆十九年,春。

开坛祭祖,百官夹道,御驾出宫于太庙。

香火于鼎中升起,青烟直去九天。

诏书已下,随着掌管礼仪的官员宣读诏书,一阵阵乐理自那周遭想起,鼓声震震,显国之雄伟。

赵贞手持三支香烛,走进太庙之中。

三叩首后,口中轻念字:“天下归一,吾,即为太祖!也当为太祖!”

刹那之间,天地似起异变。

百官望去,却见那太庙之后,似有紫气东来,祥瑞降身。

“祥瑞降世,呼我太祖!”掌管礼仪的官员唤都爱。

“拜见太祖!”

见此祥瑞,百官齐齐跪地,不敢不敬。

赵贞长舒了一口气,感叹这天下,感叹这山河,感叹这七十余年岁月……

天下当兴!人道当兴!

………

自天下归一后,人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风调雨顺,万事太平,也无战事再起。

数年征战,如今天下太平,大襄也进入了正在的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人间风调雨顺,国力与日俱增。

上京越发繁荣,人间各地都有大兴之象。

赵贞不曾食言,再后来的半年里,他开始接纳景人为官,朝堂之上陆续已经可以见到几位景人的面孔。

可在这一年夏至之时,赵贞忽感不适,一夜过后,便病倒在了床上,再难起身。

朝堂诸事也暂时交给了太子打理。

赵贞躺在床上,此刻的他面目发白,其实他早在几个月之前就该死了的,只是硬生生的挺到了如今。

已经七十二岁的赵贞长舒了一口气,感叹这人生短暂,不过在这短暂的人生里,他却是真正做出了一翻丰功伟业。

试问古今,有那位帝王如他这般,灭景,扫莽,并萧,一合天下!

他的野心很广,但是却真正做到了。

后人见了他的牌位,都得敬他一声襄太祖。

那位戎马一生,驰骋沙场的襄太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