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王安石的不甘

“我无奈之下,只能亲自去各县监督,然而各县百姓愿意来官府借钱的依旧非常少。我派人暗中打听后得知,那些地主乡绅派人威胁百姓。只要从官府借钱的,他们就会把租给百姓的田地收回。

整个禹州的田地,近八成都在地主乡绅和当地世家手里,百姓手里的田地只有不到两成。大多数百姓手里的田地都不足以养活一家人,需要从地主乡绅手里租种田地。

有这个威胁在,百姓根本不敢从官府借钱。无奈之下,我才出此下策。”王安石叹气道。

他虽然性子执拗,却也不傻,自然知道清量土地,会引起地主乡绅的反抗。

如今并没有官家支持,想清量土地阻力太大,基本不可能。

他这么做只是想威胁那些地主乡绅,让他们不阻止自己推行青苗法。

试验也是要做出成绩的,若是他不能证明自己的青苗法可行,又如何能让官家支持他?

李安摇了摇头,说道:“介甫兄,凡事过犹不及。地主乡绅隐田的行为并不是什么秘密,你都要釜底抽薪了,他们哪里坐的住。”

“但若是我不这么做,被他们这么一弄,青苗法就成为空谈了。”王安石说道。

“老师,学生近日一直苦思冥想,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或许可以一试。”

就在这时,一旁的赵策英开口了。

“哦?”

王安石惊讶的看了赵策英一眼,看向李安说道:“子谦,那我们就先听听策英的办法看看。”

一般来说,男子二十及冠,届时才会取字。

若是长辈提前为其取字,也是可以的。

赵策英如今还没有字,因此王安石称其名。

李安点了点头,他也想看看赵策英有什么办法。

“地主乡绅兼并土地,大多手段并不光彩,只要找到一些受害的百姓状告他们,老师作为禹州父母官,自然要为百姓做主。”赵策英说道。

李安眉头微皱,赵策英的办法无非就是杀鸡儆猴罢了。

一旦这么做,只会更加的激怒禹州的地主乡绅。

王安石闻言没有说话,沉吟了一会看向李安问道:“子谦,你觉得此计可行么?”

“或许有些作用,但是意义却不大。”

李安摇了摇头道:“如今百姓已经被地主乡绅威胁过了,即便地主乡绅服软,百姓畏惧他们,也不敢借官府的钱。”

青苗法确实是个好政策,能够有效的缓解土地兼并。

但是如今已经是北宋中期了,土地兼并本就非常严重。

少量的人握着大量的土地,百姓只能依附他们才能生存。

即便地主乡绅不阻止,青苗法依旧存在很大的一个弊端。

那就是百姓还不起。

百姓手里自己田地少,需要租种地主乡绅的田地。

没有青苗法之前,他们缺粮种,向地主乡绅借,要是还不起,地主乡绅就会吞并他们的田地,他们也只能沦为佃户了。

但是这种事地主乡绅可以做,官府却不能做。

一旦百姓还不起,官府若不强制收他们的田地抵债,这个亏空这么补?

即便官府能给百姓时间,也没钱继续借给百姓,届时百姓还是只能向地主乡绅去借。

“子谦,我倒是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变法改革本就阻力重重,即便这么做,百姓还是不敢向官府借钱,却能震慑他们。一旦唯唯诺诺,向其妥协,这些人无疑会更加嚣张。”顾廷烨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