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节 别给脸不要脸!

孟之祥一开口就定调道:“你们向朝廷上折子请求内附,在朝廷批准期间,你们先依附我们四川,我们可以先签订一些协议。”

诸汪理解地点头,他们要求内附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与宋军打得落花流水,狂打朝廷的脸,之间的仇怨岂是这么容易解决的!

夏先生准备得很充分,拿出了一迭厚厚的资料分发给诸汪,提出孟之祥这一方的要求。

如果向朝廷内附成功,汪古部要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和纳贡,根据大宋需要助军役。

对比于鞑虏要求的被征服民族做到的“六事”即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后两项是鞑虏派出地方官直接管理征服的地方,收税上缴汗廷。

向宋朝内附则相当宽大,内附的政权拥有自治权,这是当初为什么汪世显首要选择宋朝的原因。

鞑虏要钱又要命,向鞑虏投降,初时可以保住性命,但会被鞑虏充当炮灰,长期在外征战,还者寥寥无几。

大宋则富有四海,人力充足,自己的土地都开发不完,他们在意面子,而鞑虏则面子里子统统要。

在等待朝廷批准的期间,汪古部向四川孟之祥派出汪惟明为质子、编民,派出二千五百冉宋军中服役,根据需要继续出兵,在此期间,他们的供给补充由宋军负责,不需要纳赋税、不设地方官,双方互市,互派代表,允许宋军借道,并且汪古部每年要派出五百年轻冉宋境参加学习。

诸汪基本上通汉语,而且上述资料是用白话文写出来,很容易理解。

看了这些资料,诸汪基本上松了一口气,关键的纳赋税、置达鲁花赤没有要求,即他们还可以当老大在辖地内作威作福。

搁以前可没有这么爽,鞑虏要求他们每年上缴赋税,没银子就用牛马羊充数,负担非常重!

鞑虏还在他们辖地内置达鲁花赤,直接治理地方,插手地方军政事务,可想而知,汪古部上层的日子是多么地不好过。

在鞑虏治下,军役相当沉重,每次出征,熟知地方户籍的达鲁花赤制定出军册,要求各家出丁出马和出装备,没有的话就用银钱或牲畜来顶替,上下其手,少一个铜板都不校

家家难免,户户难逃,就连汪家也被达鲁花赤出册写明要派多少人,多少马出征,一视同仁,气得汪家人眼反反。

他们倒不是出不起这些人马,而是丢不起这个脸,鞑虏委派来的达鲁花赤自恃身份高贵,才不管三七二十一。

汪古部是大族,从征时每次出兵都要万人以上,要求的还是青壮,老弱不要,劣马不要,出动时鞑虏不支付军饷和提供后勤补给,自然也没有什么抚恤金。

以孟之祥入川时作为分界线,汪古部在之前一直能够抢到不少东西,人马损失少,也就是收入远远大于支出,那时期在巩昌的汪古部族让到了丰盛的战利品,一片欢声笑语。

待孟之祥入川作战,汪古部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尽管他们聪明地一再避开孟之祥的部队,奈何山水有相逢,当孟之祥掌控了越来越多的军权时,汪古部的噩梦来临。

人员伤亡惨重,人马损失极大,更不用抢到多少东西,是被孟之祥反抢!

从那时期起,汪古部闻四川色变,奈何他们根本不能反抗蒙古饶征召,结果,出征万人,回来千人,家家戴孝,户户哭丧!

这次跟随大汗出战的惨败,汪古部损失固然惨重,鞑虏更被打断了脊骨,原本控制原西夏故地、陇右、京兆等地区的阔端兀鲁思趋于瓦解。

阔端乃阔端太子,是窝阔台汗的第二子,称为阔端汗,已经归,他的汗位现由三儿子只必帖木儿执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