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闻所未闻

袁熙此话一出,诸葛亮本来平静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丝波澜,“使君也以为,当今天下大乱,早就有祸根种下?”

见诸葛亮如此反应,袁熙早有预料,“我还知道孔明认为,原因是祸起桓灵二帝吧?”

诸葛亮这才真正动容,“使君如何得知!”

黄月英也是面现惊讶之色,她日常和诸葛亮对谈时,诸葛亮谈到此事,每每切齿痛恨,但这种诽谤先帝的事情,并不会拿出来传扬,这凶虎竟然知道,难道真是观星观出来的?

袁熙微笑道:“我还知道,孔明以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身体一震,忍不住看了身后黄月英一眼,苦笑道:“若不是知道使君有观星之能,我几乎以为身边有人传话。”

黄月英听了,心中生气,有你这样调侃自己夫人的吗!

看晚上不好好收拾你!

诸葛亮望着袁熙,满脸期待道:“使君也赞同我的想法吗?”

袁熙想了想,正色道:“孔明这话,单单从立意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黄巾之乱,乃至如今天下纷争的直接起因,确实由桓帝灵帝而起。”

“我猜孔明认为,是因为二帝在宦官的干预下,为加强皇权,开启了党锢之祸,用结党的名义打击士族,导致士族离心,以至于在背后对黄巾之乱推波助澜吧?”

诸葛亮听了,出声道:“这正是我所思虑的,但听闻使君话中之意,似乎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袁熙叹道:“这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却不是全部原因。”

“二帝在时,宦官外戚轮流干政,士族只能依附其一,彼时天下士族多归于外戚,二帝深感不安,便用宦官打击外戚,宦官随意诬陷士人为党人,大肆迫害,一时间人人自危。”

《后汉书党锢传》: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

这形势愈演愈烈,只要其家族有一人被定性为党人,其家族上下五代人都要受到牵连,还在担任官职的,全部撤职并禁止做官,只太学生受到牵连到的,就有三万多人。

诸葛亮痛心道:“难道事实不是如此?”

“本来心怀大志,意图报效朝廷的忠良大臣,要了丢官下狱,要么丢掉性命,虽然是宦官行凶,难道不是听命于二帝行事吗?”

“这些小人横行,难道不是二帝纵容的吗?”

黄月英忍不住往外看了一眼,诸葛亮每每谈及此事,都是毫不顾忌,言辞激烈,但此时尚是汉家天下,若被有心人听到,也是不好。

袁熙叹息一声,“我虽然认同孔明的观点,但孔明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二帝会如此做?”

诸葛亮不假思索道:“这是因为先汉亡于外戚,故后汉历代帝王,皆如此提防。”

“兼之二帝登基,皆是外戚扶持,势力深入朝廷,官员离心,也是二帝所不能忍的。”

“但矫枉过正,外戚倒台,宦官当政,其政务能力还不如外戚,导致天下民不聊生,而且若如果觉得打击士族就能消灭外戚,何至于有之后的雒阳之乱,天子更替”

诸葛亮突然闭口不言,袁熙知道其意,微笑道:“无妨,我知孔明之意,先父曾劝大将军何进诛杀全部宦官,何进被杀后,先父更是亲自动手,将数千宦官全部诛杀干净。”

“但从结果上来看,似乎之后董卓入京,结局也并不是这么美好呢。”

“难道孔明看来,杀死了宦官的先父,是为天下士族出了气,但为什么私下还有人说,乱汉者袁本初呢?”

诸葛亮颇为尴尬,心道总不能说其实你爹也是另有目的吧?

我要说袁绍是沽名钓誉,收买天下士族人心的小人,伱还能心平气和和我说话不成?

袁熙见诸葛亮面色纠结,微笑道:“我知孔明意思,为长者讳,暂且将此事放在一边。”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皇帝,外戚,宦官,和士族,都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四者要形成一个平衡,天下才会太平。”

“这四方都会利用对方,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千百年来颠簸不破的道理,并不是说天子光凭一句忠心,就能让人慨然赴死的。”

“若真是这样,真正的君子早就死绝了,剩下的不都是小人了吗?”

诸葛亮语塞,对方虽然是是在玩文字游戏,但确实有那么一丝道理。

袁熙的意思,是暗示自己并没有看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诸葛亮此时还有些少年心性,他有些不服气,“按使君如此说,天下大乱的根源,并不在于天子听信谗言,以至于倒行逆施?”

袁熙想了想,说道:“天子想要加强皇权,其他三方想要利用皇权为自己谋取利益。”

“完全的皇权集中,已经被秦始皇证明是不可行的,所以汉高祖立朝之初,便做了很多种尝试,和皇权以外的势力妥协。”

“虽然这些尝试有的并不成功,后面还发生了吕后外戚干政之事,但好歹是形成了一番相互制衡的局面。”

“即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诸葛亮听了,出声道:“这便是先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有什么问题吗?”

袁熙沉声道:“不,问题正出在这里。”

“我认为,这便是先汉覆亡的根本原因。”

“这个最早的因,出自于先汉的文景,而不是后汉的桓灵!”

此话一出,诸葛亮和黄月营头脑发懵,怎么后汉的事情,扯到先汉去了?

袁熙看到两人神情,知道他们一时间无法接受,出声道:“桓灵除了听信谗言外,还做了一件败坏朝纲,影响极坏的事情,孔明觉得是什么?”

诸葛亮毫不犹豫道:“卖官鬻爵。”

为了获取钱财,汉灵帝下诏,所有官职明码标价,根据官职的实权与主低来估算价格,上至三公,下至县官,都可以花钱买,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花了一亿万钱买的太尉。

即使是朝廷正常的人事任命,官员也得花钱,不花钱就不能当官,导致有很多清廉的士人因为付不起钱而无法上任。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逼着人贪墨,诸葛亮出身世家大族,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所以他对桓灵而帝的痛恨,应该是发自肺腑的。

他见袁熙一副确实如此得神情,愤怒道:“身为天子,却发布如此恶法,纵容天下贪赃枉法,天下大乱的起源不是他们,还能是谁?”

袁熙心道果然和自己猜测的一样,其实从后世的很多记载来看,诸葛亮并不是对汉廷愚忠的那种人,他的忠心,绝大部分是回报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备而已。

否则的话,刘备称帝的时候,他应该像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一样,做出相似的举动了。

但事实证明,诸葛亮并不是不知变通的人,当时的汉廷已经无破烂不堪,诸葛亮也没有试图拯救,而是想办法开创新朝。

这便是自己说服他的突破口。

袁熙缓缓道:“孔明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那便是为什么有的士族那么有钱,连三公都可以买得到?”

“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诸葛亮一怔,下意识道:“因为他们出身大族,广有田地,这上百年的积累,所以.”

他突然反应过来,怔怔不语。

袁熙微笑道:“孔明说的没错,确实是他们攒下来的。”

“但为什么他们能攒的下来,只怕孔明心里比我明白吧?”

诸葛亮此时真正认真起来,他发现袁熙将一个之前自己不想触及,却又无法避开的问题,赤裸裸的放在了自己面前。

为什么世家大族有那么多土地?

诸葛亮立刻陷入了沉思,以他的才智,岂回不明白袁熙一直在诱导着自己,整整绕了个大圈子,便是为了刚才那句话。

天下的祸根,不是在于桓灵,而是文景!

想到这个答案的同时,诸葛亮猛然间陷入了迷惘。

先汉兴盛,不是因为文景之治吗?

为什么对方会说这是种下了祸根?

等下,他说桓灵卖官鬻爵,那文景之治发生了什么?

汉文帝做了什么吗?

他无为而治,减轻税赋,宽政待民,许给诸侯王极大的权力,包括私铸钱币等,对匈奴采取防守政策.

诸葛两一直没有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汉文帝减轻税赋,最后反而朝廷富足了?

世家大族的钱财来源.世家大族的形成.汉初华夏一片白地,连高祖都凑不齐四匹同色的马,但文景之治后,钱币粮食溢出仓廪,这有什么不对吗?

等等,袁熙的的意思是说.

他不也是出生身于世家大族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诸葛亮灵光一闪,震惊的抬起头来,“使君真正的意思,难道是因为世家大族大量聚敛土地?”

袁熙如释重负,“我还以为孔明会逃避这个想法。”

诸葛亮震惊了,黄月英也震惊了。

出身于汝南袁氏的袁熙,为什么会这么想?

他经历了什么?

黄月英震惊的同时,忍不住看向坐在袁熙背后的吕玲绮,心道这难道是吕布的想法?

结果她发现,吕玲绮好像根本没有现在听,而是神游物外,手里还在抠着脚丫,显然是时间长了腿坐麻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