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一鲸落,万物生!

“你小子,这是不仅把人家的祖坟刨了,还要挫骨扬灰!”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望着韩成说道。

纵然是他这样的人,在意识到韩成都要做一些什么,且做出来的事,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后,都是忍不住的有些心惊。

这事情太大了!

产生的后果,也实在是太严重!

韩成摇头:“岳父大人,你别说的这么阴森恐怖好不好。

好好的哪里就刨祖坟了?

还挫骨扬灰?

看我人畜无害的,是那样的人吗?”

朱元璋却并没有因为韩成的话,而有任何的松懈。

“你都给咱出了这些主意了,你还是说不是刨人家祖坟,挫骨扬灰?”

韩成继续摇头:“岳父大人,这话可就有些不对了。

咱可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我才不是那样的人!

岳父大人莫非就没有发现,要是这些都能够顺利实施,大明的读书人只会变得更多。

读书人的专业水平也会变得更高,怎么就叫刨了祖坟?

哪有刨了祖坟之后,他们还更加兴旺的道理?”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倒是愣了一下。

顺着韩成的话这样一想,好像还真的就是这样。

这些措施若都能顺利的实施下去,过不了几年,大明读书人的数量,将会大大的增加。

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更加好用,更有能力。jiqu.org 楼兰小说网

这确确实实,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刨祖坟的话,的确没有这样的效果。

可……这事情不对啊!

韩成所做的这些,确确实实是在刨读书人的祖坟!

每一个政策,下手都异常的稳准狠!

可为啥这样做了之后,反而会让读书人变得更多?

边上的马皇后没有说话,神情同样是有些疑惑。

她也觉得这两件事情很矛盾。

但一时之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儿。

如此过了一阵儿,朱元璋开口道:

“咱想起来哪里不对劲了!

韩成,你说的读书人,和咱说的读书人不是一样的。

之后培养出来的那些学习算数,以及其与学问的人,那也叫读书人吗?”

韩成点头,理所当然道:“这肯定是读书人!

他们读的是不是书?通过读书是不是获得了相应的学问?

而且还是对社会有用的学问。

那不就是读书人?

谁说必须要学习孔孟之道,学四书五经的才叫读书人?”

这……

朱元璋闻言,多少有些发愣。

因为韩成所说的这话,和他的常识,有着极大的不同。

毕竟从他所接触的所有事情上来看,说起读书人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浮现知乎者也的读书人形象。

一向都是只有孔孟门徒,才叫做读书人。

此时突然听到韩成的这个论调,让他为之新鲜的同时,也觉得很不习惯。

韩成笑道:“岳父大人,格局放开一点,咱再往前面多看一看。

不要只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要往更之前看。

看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那里来看,传世经典可不仅仅只有儒家经典。

墨家以及法家这些,都是很精彩的。

那个时代百家争鸣,所有学习学问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读书人。

我觉得那才是正常的一种情况。

各种学问蓬勃发展,只要对社会有用,都有存在的道理。

不能说,只有学习儒家学说的人,才能称之为读书人。

这太霸道了!

其余的书也是书,其余的学问也是学问。

既然都是读书做学问,那都可以称之为读书人。

儒家一家独大太久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很容易就会不思进取,原地踏步,甚至于在不少地方还会陷入误区,陷入僵化。

正如儒家自己所说的,这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家独大,没有了对手。

长时间下来之后,许许多多的儒家门人都懈怠了。

只想稳固住他们诸多先贤所打下来的江山,从而依靠着这些,保住他们超然的地位。

至于其余的,则要淡化的太多。

他们生活的太安逸了,远没有春秋战国之时的飞速发展,和锐意进取。

一代代的发展下来,思想是越来越禁锢。

西汉时期,公羊之儒,还是非常积极进取的。

那时候的儒家,是真的有着超强的战斗力。

腰间挎着剑,嘴里说经义,辩论道理。

只靠嘴分不出胜负,就拔剑而起,血溅五步!

那叫一个武德充沛。

不仅仅对内如此,对外更是刚猛无比!

十世之仇犹可报!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所以这大汉有着大汉的雄风。

但随着发展,勇猛刚进的公羊之儒,慢慢的被抛弃。

被更为温和的谷梁以及其余之儒所取代。

一步步的发展下来,各种的繁文缛节是越来越多。

孔夫子当初带领门人弟子,在混乱的春秋时期,挎剑周游列国讲学的那种进取,是越来越少。

禁锢越来越多。

对人的压制也越来越多。

对内强势无比,对外则手段温和,缺少血性。

就比如大宋的那些文官们,若是西汉时期的那些公羊儒生,怎么可能会如此之憋屈?

早就一个个呼喊着十世之仇犹可,一个个持着剑,前仆后继的冲上去了。

独汉以强亡。

汉强大的,不仅仅是军队。

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学,也同样强势。

哪怕东汉之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已经不是刚烈无比的公羊之儒。

但整体上,儒学还是很有血性,很强势的。

可是随着一步步的发展,最终却变成了什么?

儒家长时间一家独大的发展下去,是不好的。

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所以,岳父大人的大明,需要百家争鸣。

需要让更多的东西出来,蓬勃发展,冲击儒家的地位,让他们感到有危机感。

促进他们内部的自我革新和发展。

同时,这也为岳父大人的大明的飞速发展,而做准备。

岳父大人的大明想要蓬勃发展下去,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冲破现有的思想牢笼。

打破儒家发展到如今,在思想上的禁锢。

才能更好的促进,各种对大明有利的,新事物的发展。

从这方面来看,岳父大人说我要刨祖坟什么的,倒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我觉得,用一鲸落万物生来形容,更加的合适一些。

不过仔细的思索,这样说也有些不太准确。

因为通过这些办法之后,并不是说儒家就不在了。

依然在,不过在它存在的同时,也允许其余的学问进行传播。

不能够再将其余的各种学问,都给归结到旁门左道,奇技淫巧之中。

这真的不对。

人只靠思想,忽略其他方面,绝对要吃大亏。

他们认知里的那些旁门左道,奇技淫巧,作用大着呢!

只要能够不断的发展下去,深入研究,将会令世界大变样。

让大明的国力飞速增强。

当各种基础打好之后,到后来,将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未来所发生的,令岳父大人为之震动不已,简直如同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

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口中所谓的旁门左道,奇技淫巧所带来的……”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想想韩成言语之中,所描述出来的,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种种神奇之处。

忍不住的心向往之。

“既然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那么……就这样走下去吧!

明知正确的道路而不走,不是咱的性格!”

如此说着的时候,他忍不住的将一只手,握成了拳头。

看得出来,朱元璋在这上面决心很大。

也是真的想这样走下去。

马皇后显得有些担忧的望着朱元璋道:“只是……重八,这样做的话,反弹的力度也太大了吧?

肯定会有很多人拼死反抗。

难度太大了!”

朱元璋闻言笑着摇摇头道:“妹子,这些人你动一点他们会叫,动的多了,他们同样会在那里唧唧歪歪的叫个不停。

既如此,那何不大开大合的来?

大明是咱们的大明,不能因为担心他们反对,就放着正确的道路不去走。

他们这些人,归根结底是儒家门徒,最先维护的就是儒教的利益。

也是为了让他们自己,靠着这棵大树好乘凉。

至于其余的,都可以往一边放一放。

连宋濂这样的人,都可以在科举这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选择欺骗咱。

其余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可想而知!

咱这一辈子走过来,不知战胜了多少敌人,经历过多少凶险!

没道理大权在握了,却怕了他们这些人!

谁不服只管来,咱全部都接着!”

这一刻的朱元璋,霸气侧漏,睥睨天下。

“好!岳父大人威武!”

韩成忍不住的出声夸赞。

为朱元璋摇旗呐喊。

对于他这种来到这个世界,想要让大明从此拐一个弯儿,冲破原有禁锢的人而言,遇上朱元璋这种极其强势,又有铁血手段的帝王,当真是一个天大的幸运!

有了他的支持,很多事情都会变的好做。

朱元璋看着韩成道:“只咱威武还不行啊!你小子还要多出力才行!

咱在前面,可以给你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为你冲锋陷阵。

可你小子可不能拉垮!

要把各种需要的东西,都给弄好才行。

不然的话,你可就把咱给坑了!”

韩成道:“岳父大人只管放心,我坑谁也不会坑你。

肯定会把事情给尽可能的做好。

我觉得,重中之重,是编撰相应的教材。

只有把相应的教材给编撰出来,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些东西给弄出来。

而后开办相应的学校,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这才是所有事情的根基。”

韩成望着朱元璋,说出了他的想法。

对于在这个时代,如何尽可能的让大明变得强大,把后世的很多东西给复刻出来。

韩成想了很久。

最终,他所想到的最为根本的办法就是,在这个时代创办学校,教授这个时代的人相应的知识。

把知识给传播下去。

通过知识,来培养出相应的人才。

这才是根本。

否则只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

哪怕是有朱元璋,朱标他们的支持也不行。

他最需要做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点燃知识的火花。

把后世那看起来普通,实际上是不知道汇集了多少人心血的知识,给传播到这个时代。

只要打下了基础,留下了相关的知识,他相信,今后在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算是没有他。

这个时代的人,也会在他所开辟的基础上,继续前行,不断的开拓进取。

将诸多的科技,诸多现代化的东西给制作出来!

结出丰硕的果实!

对于中华大地上众多人的智慧,韩成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他们只是因为思想被禁锢的太狠,固有的生活习惯没有被改变。

也没有人进行开创性的举动。

现在自己来了。

自己把这些火苗给种下去,再尽可能的去折腾。

有了自己打下的基础,和留下来的知识,韩成相信,最终的结果肯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朱元璋听了韩成的话,点了点头:“这些你自己看着办,咱也不懂。

你后世的诸多知识,稀奇古怪,但很多都令人拍案叫绝。

这些知识,确实是宝贵的财富。

这编撰教材的事,就交给你了,你自己看着办。

需要什么就与咱说,咱肯定大力支持。”

朱元璋此时,说出来的这轻飘飘的一句话,看起来没有什么分量。

可实际上,这些话的分量,是大到没边了!

编撰教材啊!

而且还是今后定然会在全国最高学府,甚至于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学府的教材。

这是令无数人趋之若鹜,为之争抢打烂头的东西。

毕竟谁能编撰教材,那就必然能够在其中留下自己的烙印,可以引导着无数的人,朝着自己所想要的方向进行发展。

就能掌握话语权。

儒家为了把四书五经,等儒家的经典,弄成官方性的东西,不知道多少人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前前后后经过好几百年,才最终做到了。

儒家之所以能够兴盛,之所以能够一直的流传下去。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经典为官方所承认。

甚至于到了后来,成为唯一的官方正统。

学习,考试,做官相结合。

甚至于就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是它的痕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