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超常规X破釜沉舟,拼实力X非法打工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想要拥有不曾拥有的东西,就必须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过多地去想着做了一件事的后果,但却很少考虑若不做这件事的后果!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去了不下三十个餐馆,没有一个要我的,都说我太瘦小,搬不动堆得像山一样高的碗。

美国餐馆里的主要工作,当时留学生可以做的,主要有带位的,帮客人点菜结账的,端菜收盘子的,还有就是厨房里洗碗的。

而带位的和帮客人点菜结账的工作,基本是有合法打工身份的留学生(比如J2签证)才能做,而没有合法打工身份的留学生(比如F1签证)一般都只能到厨房去洗碗。

因为洗碗的人躲在厨房里,不用到外面大堂里抛头露面,这样就减少了被移民局官员发现的概率,即使有移民局的官员来查了,也可以马上从后门溜走或躲起来。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星期,我怎么才找了三十个餐馆,平均每天才四到五个?

要知道,那时“硅谷”不像现在这样有很多中餐馆,加上我还不会开车,因为买车要钱,学车更需要钱!因此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美国“硅谷”的公交车的班次间隔特别长。

于是到达美国后的第二个星期,我不再找餐馆的工作,因为每家都说我太瘦小,干不动那力气活。因此无奈之下,我决定破釜沉舟,准备去一些“硅谷”的高科技小公司碰碰运气。

不过,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我:

一些好心的人劝我说:你没有美国的学历,又没有美国的“绿卡”,所以正规的公司是不可能要你的,还是再继续去找找餐馆的工作吧,跟老板说可以少拿一点工资,甚至先免费给他们干上几天,让他们看看你是否行;

一些心怀嫉妒的人讽刺我说:在“硅谷”,再小的公司也是高科技公司!想想中国和美国的科技水平差多少?你一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人家会要你吗?即使你不要钱去给人家白干还会嫌弃你什么都不懂!

甚至还有一些看不起中国来的人恶言恶语地对我说:嘿,没钱来美国念什么书?你当美国是难民救济所啊?还不赶快乖乖地滚回中国去!不要再在这里丢人现眼!

不过,我听了这些话并不感到生气,也不感到气馁,因为类似这样看不起人的话:

1977年我参加高考时就已经听人说过;

1982年我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回里弄生产组后开始自主搞微型计算机应用开发时又听人说过;

1984年我开始企业承包时也听到过;

1986年我“下海”时又再次听到过;

因此现在再多听一次又有何妨?

于是我还是决定将找工作的目标定在一些“硅谷”的高科技小公司身上!

......

美国“硅谷”的SantaClara市,FirstStreet,路边,绿莹莹的草地后面,一排排的四米多高的高科技小公司,这是当时典型的美国“硅谷”的工业区场景。

一家高科技小公司的门上,贴着一张招聘广告,门前,站着一位理着平头、踌躇不前的年青人。

这是我来到的第一个高科技小公司的门口,我不知道进去后的结果会如何。

犹豫中,我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时出来一个人,华人,圆圆的脸,梳着一个小分头,带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看样子像是公司的老板。

“请问你找谁?”这个人非常有礼貌地问道。

“我找工作。”我轻轻地回答,话音中透露着不自信。

可能是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因此这个人也没有感到诧异,而是把我带到了一个办公室。

我叫Richard,坐下后,这个人自我介绍道。

问清楚了我是从中国来美国自费留学的,想找个工作赚点学费后,Richard皱了皱眉,可能同样目的来找他的人很多,于是他看着我,用有点灼灼逼人的口气问道:“你会做什么?”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从书包里拿出那个我从中国带来的“DDZ-4”,轻轻地放到了他的面前。

这是我在美国第一次使用这款我从中国带来的“神器”。

这个“DDZ-4”,当时临出国前我生产了五台,其中二台被我转让了,一台被我送给了吴箐伟所长,一台留给了小褚,剩下的一台,因为我实在不舍得,因此就带来了美国。

Richard的脸色变得有点惊奇起来,也许我是第一个以这样的方式与他开始谈话的人。

他拿过“DDZ-4”,看到了上面有颗8052单片微处理器。

他抬头看了看我,又推了推眼镜,低下头去凑近了看那“DDZ-4”上其他的芯片。

这次,他看到了一颗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模数转换器芯片。

他把“DDZ-4”放到了桌上,用疑惑的口吻问我道:“这是你做的?”

“是!是我设计的,并且是我自己焊接和调试的。”我点点头,给了Richard一个明确和肯定的答复。这时我已经逐渐回到了原本那个自信的我,因为我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了希望。

“我们是专门做半导体器件测试仪器的。”Richard开始自我介绍起来,口吻明显地变得缓和了许多。

原来,他是从台弯来的,在加州州立大学硕士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先在著名的“NT(NorthTele)”公司工作了几年,然后就自己出来开了这家小公司。

“目前我们的产品还都是数字电路的,还没有开始采用单片机技术,不过有这个打算,因为毕竟智能化是大趋势。”Richard继续补充道。这时,他的目光已经不再是疑惑,而是开始出现了一丝的期待。

“这正好是我的特长。我相信我能为你的公司做很多事情。”我听Richard说他的公司正准备采用单片机来升级原有的产品,这正是我的强项,于是就毫不客气地毛遂自荐道。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