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X欲二度闯关常州,薇亚仗义拔刀相助

一个人在生活中受到一次重创,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人生绝不因此而完结——穆尼尔·纳素夫。

如果问我一生中遇到过多少挫折?

我的回答是:我已经不记得我曾经遇到过多少挫折,我唯一记得的是没有一个挫折最终阻止了我继续前行......

第一次申报常州的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失败了,但我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我决定再次申报常州在2009年的第一批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这一批的“海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的申报截止时间是2009年的二月底,三月评审,四月答辩和公示结果,因此时间还是非常紧迫的。

但最令我不安的并不是时间太紧,而是上一次的申报为什么会失败?

如果这个原因不找出来,那么这次的申报大概率依然会重蹈覆辙!

我反复检查了自己的申报材料,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首先是市场需求,过去的出行者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去买一份纸质的地图,但现在已经有了百度地图了,因此这纸质的地图可以免了,但新的问题来了,那就是当时的百度地图上还没有开始提供城市沿街的商业信息,更没有城市街景,而这恰恰是出行者非常需要的;

其次是创新性,数字化城市是现代社会,特别是当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后,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因为只有城市的信息完全数字化了,那么人类社会才能算真正迈入了信息社会,因为城市的信息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我就不明白了,这些评审专家究竟是如何评审我的申报材料的?

但我从1982年开始的创新创业经历告诉我,一个人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狂妄自大。

我相信我之所以落选了上一次的常州的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评审专家们不识货,而一定是存在着比我更好的申报项目!

因为这么多的申报者,都是有海外高科技领域工作经历的,否则连申报的最基本门槛都跨不过,因为申报要求是:海外高层次领军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的这个项目材料中存在某种我自己不知道的严重缺陷,导致评审时被专家打分低了!

我没有办法知道申报“海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竞争者中是否存在比我更优秀的项目,更无法知道这些比我更优秀的项目是什么,因为这超出了我的努力范围。

但我必须知道自己的项目中是否真的存在某种致命的缺陷,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项目申报材料,过去我写的都是项目研发相关的材料,因此我不知道这样的项目申报材料究竟该如何写!

因此我需要有人来帮我看一看我的项目申报材料,为我指点一下迷津!

但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有谁能帮我这个忙呢?

这时,我回国创业已经有接近整整六年了,当时很多和我一起回国创业的朋友,有的已经回美国去了——因为在中国创业失败了,有的则由于这么多年来疏于联系而不知去向了。

就在我搜肠刮肚地想有谁能帮我看一看我的项目申报材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薇亚!

因为薇亚在读清华的EMBA,因此对如何写一份项目的创新创业计划书应该是课程范围内的事。

因为所谓的MBA,就是三个领域的综合,其中的“M”代表“市场(Marketing)”,“B”代表“企业管理(Business)”,而“A”则代表“财务(Accounting)”。

过去在美国“硅谷”参加初创型的高科技公司时,公司的创业团队中肯定有MBA学历的,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创业团队,因为说白了MBA学的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创业并不是简单的搞研发,如果没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那么你研发出来的产品再好也不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会很快被淘汰,因为现在的高科技的迭代速度实在太快了!

但要不要去找薇亚,我犹豫了......

因为自从一年前我辞去了洪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投融资咨询公司筹备小组副组长后,我再也没有主动去找过她,虽然期间洪州市侨联也组织过几次活动,但都是很多人在一起,我再也没有单独地和她在一起过。

我相信薇亚一定会觉察到我这样做是在刻意有意识地回避她,因为女人在情感问题上是非常敏感的,特别是在对自己喜欢的男人的情感问题上更是异常的敏感,因此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因此而生我的气?

另外一个原因让我不想去找她,是因为我担心一旦我又去找她了,那会不会让她和我的关系又“死灰复燃”?

虽然我和她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心里装着自己。

实际上,我并不是对薇亚没有感觉,而是因为我感到我不能将这种感觉变成现实,因为我不想伤害L,否则我感到我对不起L。

在薇亚和L之间,长时间来我一直处于矛盾之中,直到2008年的元旦前夕我做了那个怪异的梦,才让我下定决心离开薇亚,但这并不代表我内心矛盾的结束——人有的时候就是一个矛盾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