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告别AIO,X投身创富潮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往往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在一个不断发展的世界,站着原地不动就是“等死”,向前一步则意味着“找死”——但也可能是迈向成功......

随着ICN中标联合国项目,我在AIO的使命总算彻底完成了,于是我再次考虑离开AIO,去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时间来到1998年的春天,美国经济在以微电子革命为代表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逐渐产生了泡沫,而“硅谷”则在泡沫中迎来了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刻。

此时人类的信息时代已经初见曙光,但网络带宽成为了制约的瓶颈。因此,光通信变成了当时最前沿的高科技,这是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迎来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是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和最后的一个里程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光通信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催生婆,”如果没有在光通信上的突破,那么今天诸多的高科技,包括5G技术的应用,都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我把我的目光投向了当时的高科技宝塔尖——光通信行业。

这时的我已经早已不是当年口袋里揣着$58美元来美国创天下的我了,随着我对美国,特别是对“硅谷”越来越多的了解,我对创业的理解已经越来越深刻了。

在中国,谈到创业,仿佛就是自己当老板,这实在太狭隘了!

创业的关键在于成功,而不在于你是否当老板。

特别是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单枪匹马个人英雄式的创业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加入一个有潜力的创业团队,大家一起向目标发起冲击才是上策。

一份美国加州著名的水星报(MercuryNews),报纸的头条上醒目地写着:SiliconValleygenerates100“milliners”perday(“硅谷”每天产生100个“百万富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硅谷”进入了它“黄金十年”中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硅谷”,参与每天产生100个百万富翁的三部曲非常简单:

1)找到一个有上市潜力的初创型高科技公司;

2)作为早期的核心创业团队加入公司,拿到一大笔公司的原始股份;

3)玩命干,坚持到公司上市!

因此当时的“硅谷”,凡是有能力的,都不会去那些已经成名的高科技大公司,比如IBM,微软,惠普,英特尔等,而是无一例外地去那些毫不知名的高科技小公司。

实际上,这些“百万富翁”们的身价远远不止百万,都是至少几千万美元,甚至几亿美元,因此报道上用引号将百万富翁四个字括了起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职场氛围为当年“硅谷”的腾飞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因为正是这种通过把公司股票的期权作为公司员工福利的绑定政策,让技术精英们为了自己能成为“百万富翁”而玩命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让“硅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然而,一个巨大的高科技泡沫也正因此而开始形成......

当时,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如果你说在IBM,微软,惠普,英特尔工作,一定会被人耻笑,这和现在完全不同!

大家会笑问:“你是不是准备要退休养老了?”

因为当时确实是只有那些年龄比较大,已经被职业生涯磨平了棱角的人才会选择大公司这种相对节奏比较慢,压力也比较小但又没有什么个人发展前景的工作环境。

此时,我已经完成了我在美国的第二阶段的五步行动路线图的第三步——成为了一个研发部门的经理,于是,我准备向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第四个目标前进,那就是作为一个核心创业团队成员加盟一家初创型的高科技公司——这也是当时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于是,我来到了一个初创型的光通信高科技公司LunX,这是我在美国最后的一个公司,也是我在美国“硅谷”的十五年里迎来的最好一个机会,在这里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三个高潮......

LunX是一个由美国华尔街投资的典型初创型高科技公司,当时正在组建核心创业团队,因此我看到了他们的招聘广告后第一时间就把我的履历投了过去。

LunX在收到了我的履历后,也很快就给我来了一个电话通知,约我第二天去面试。

根据我过往的经验,只要对方约我去面试,那就十有八九意味着我能加入这个公司了,因为面试无非是希望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确认你是不是真的和履历上一样优秀。

上世纪末,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将人类社会带到了信息时代的前夜,在高科技行业,光通信已经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领域,而LunX则是该领域内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因此前来参加LunX的都是精英,他们中没有人是为了讨口饭吃而来的,都是冲着公司将来能在纳斯达克上市来的。

我为自己能有幸加入这么一个创业团队,而且还是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创业团队,而感到欣喜不已。

因此晚上熄灯后,可能是由于太兴奋了,一直睡不着,直到凌晨2点我才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我梦见自己又坐着“生命号”的时代列车去旅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